通常大家覺得消費者對鞋材不敏感,其實很多消費者已開始挑剔鞋材,他們懂得分辨什么鞋材做出來的鞋子會是什么腳感,會主動告訴客服自己想要找什么質地、用在哪種場合的鞋子。
不僅銷售終端明白這個道理,從制鞋企業甚至上游的鞋材、鞋機企業,也都開始意識到這點。因此,從鞋材開始就要考慮客戶的穿著體驗,不過,不同制鞋企業和穿鞋者,對體驗的衡量標準也各不相同。
以鞋子中最常用到,而最容易被消費者忽略的海綿為例。海綿在鞋子內里、鞋墊、鞋舌、鞋后跟都需要用到。鞋材多年從事海綿生產,占地50多畝的新廠區,每天有大大小小約40趟貨車進出,每年這些海綿可供4億雙鞋子使用,意味著它的改進關系著4億人次的穿著。
我有很多客戶,他們有的希望海綿可以用來提升鞋子的舒適度,有的希望提高鞋子的彈跳性,有的需要耐高溫或者耐低溫。一雙鞋對海綿的使用率很高,而每個細節使用的海綿又不一樣。2013年,該企業對其所生產的海綿產品全部制定了物理性能標準,例如密度、瞬間硬度、回彈率、伸長率、拉伸強度等各個具體指標。通過海綿的可視數據,精確提升一雙鞋在特定方面的體驗,比如舒適度、彈跳力、防火等等,以便制鞋企業能對海綿的不同功能進行細分、應用,在銷售端為消費者更清晰地呈現一雙鞋的賣點。